集微網(wǎng)消息,蘋果公司在進一步擴大東南亞和印度生產的同時,也在加深與中國大陸的聯(lián)系,這凸顯了蘋果這家制造商在政治與商業(yè)之間所采取的平衡策略。
媒體對蘋果公司最新公布的供應商名單的分析顯示,2023年蘋果增加了中國大陸的供應商和中國大陸生產基地,同時減少了中國臺灣、美國、日本和韓國的供應商。
蘋果最新一期供應商名單涵蓋187家公司,占該公司2023財年采購量的98%。
自2020年以來,中國大陸供應商一直是蘋果供應商的最大陣營,其數(shù)量從2022年的48家增至2023年的52家。2023年在中國大陸的生產或研發(fā)機構(包括國內外公司擁有的機構)增加了10家,達到286家。
在蘋果與中國大陸的關系加深之際,持續(xù)的中美科技戰(zhàn)爭也加快了蘋果向東南亞供應鏈轉移的步伐。
2023年,在越南運營的蘋果供應商數(shù)量激增40%,達到35家,而在泰國的供應商數(shù)量增長約三分之一,達到24家。印度的供應商數(shù)量保持在14家,當?shù)仄髽I(yè)塔塔集團(Tata Group)首次進入蘋果供應商名單。塔塔集團從中國臺灣的緯創(chuàng)資通收購了班加羅爾的一家iPhone組裝廠后,為蘋果供應iPhone外殼,其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有望進一步提高。
但蘋果在印度和東南亞的業(yè)務增長并不一定意味著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減少。
分析顯示,越南的35家供應商中約有37%來自中國大陸,包括AirPods組裝商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以及iPad組裝商比亞迪。這三家公司都擴大了在越南的產能,為蘋果公司提供服務。
2023年,有8家中國大陸供應商首次進入蘋果供應商名單,其中包括生產LED和氮化鎵(GaN)的三安光電,總部位于陜西、由國家支持的鈦和鎳供應商寶鈦股份,以及總部位于甘肅的國有金屬公司酒泉鋼鐵等。
中國臺灣供應商仍然是蘋果供應鏈的第二大陣營,其次是美國、日本和韓國的供應商。
蘋果的戰(zhàn)略與戴爾和惠普等美國同行形成鮮明對比,戴爾的目標是逐步淘汰所有中國大陸制造的芯片和零部件,惠普則要求供應商在東南亞和墨西哥建立產能。
蘋果公司或許比任何其他美國公司都更需要在中美之間保持謹小慎微。不僅其供應鏈的很大一部分在亞洲國家/地區(qū),蘋果公司來自中國大陸——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市場的收入仍占其12月季度總收入的17%。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最近一直在為蘋果在亞太地區(qū)的業(yè)務扮演形象大使的角色。
今年3月,他對中國大陸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訪問,期間不僅會見了iPad組裝商比亞迪和玻璃材料制造商藍思科技等主要供應商的高管,還會見了中國大陸的高級官員。他慶祝了上海旗艦店的開業(yè),并宣布擴大蘋果在上海的研發(fā)中心。他表示,世界上沒有任何供應鏈比中國大陸對蘋果更重要。
華為是蘋果在中國大陸高端手機市場的頭號競爭對手,繼2023年下半年出人意料地發(fā)布采用自主芯片的Mate 60 Pro系列之后,華為上周又推出了最新旗艦產品Pura70系列。華為的卷土重來可能會給蘋果以及OPPO和vivo帶來壓力。Counterpoint數(shù)據(jù)顯示,華為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69.7%,而蘋果則大幅下降19.1%。
IDC數(shù)據(jù)顯示,從全球來看,蘋果今年第一季度的出貨量下降近10%,同比降幅超過三星和小米等同行。
訪華幾周后,庫克繼續(xù)訪問了東南亞,會見了越南總理范明政、印尼總統(tǒng)佐科·維多多和新加坡副總理兼候任總理黃永宏。
蘋果公司表示,將增加對越南供應商的支出,考慮在印尼生產,并在新加坡園區(qū)投資超過2.5億美元,以“為人工智能(AI)和其他關鍵功能領域的增長和新角色提供空間”。
IEK咨詢公司新興地區(qū)合作總監(jiān)卡倫·馬麗燕(Karen Ma Li-Yen)表示,蘋果可能會繼續(xù)與中國大陸供應商合作,因為它希望達成地緣政治平衡,而且這些公司可以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Ma表示,蘋果有一些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它必須繼續(xù)與中國大陸供應商合作,因為華為正顯示出卷土重來的強烈跡象。如果蘋果希望繼續(xù)確保中國大陸市場,就必須與中國大陸供應商分享一些利益。但這并不完全與地緣政治因素有關。很多中國大陸供應商都能以經濟實惠的價格提供優(yōu)質的零部件。這也是一個商業(yè)決定。
Ma表示,蘋果的供應商不可能放棄在中國大陸的生產,但會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區(qū)加大生產。越南和泰國目前是科技公司及其供應商最青睞的目的地,然而,越南最近遷入的公司激增,導致電力和勞動力緊張。這使得泰國成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替代選擇。
與此同時,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電子產品制造商的一個巨大市場,但投資尚未加速。Ma說,就外商投資而言,只有設備組裝商正在增加在印度的生產足跡,而許多零部件和電子模塊制造商仍處于觀望狀態(tài)。
一位在南亞投資的iPhone供應鏈高管表示,蘋果公司一直在大力推動零部件供應商來印度發(fā)展,“但這種推動力不足以克服供應商在印度面臨的挑戰(zhàn)和復雜性。在印度建立一個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所需的時間比我們最初想象的要長?!?/p>
專門研究供應鏈的IDC技術分析師Annabelle Hsu也注意到了同樣的動態(tài)??傮w而言,中國大陸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供應鏈。中國大陸仍然是筆記本電腦和手機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的中心。然而,雖然多元化是一個日益增長的全球趨勢,但供應鏈的轉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需要時間。